您的位置:首页 > 皮革纺织 > 地毯 > 【引用】别了,卢安克--全文仿毛泽东同志《别了,司徒雷登》

【引用】别了,卢安克--全文仿毛泽东同志《别了,司徒雷登》

luyued 发布于 2011-02-26 20:56   浏览 N 次  
广西警方的警告,选择在卢安克业已来华十年、并从事教育、但是尚未成功的日子——五月八日发表,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是中国教育政策彻底失败的象征。卢安克是一个在德国出生的德国人,在中国有相当广泛的社会联系,在中国办过六年的“华德福”教育,在大学时期坐过中国人的学堂,平素装着爱德国也爱中国,颇能迷惑一部分中国人,因此被“华德福”看中,做了驻华教师,成为“华德福”系统中的风云人物之一。在“华德福”看来,他只有一个缺点,就是在他代表“华德福”政策在中国当教师的整个时期,恰恰就是这个政策彻底地被中国政府打败了的时期,这个责任可不小。以脱卸责任为目的警告,当然应该在卢安克该走未走的日子发表为适宜。 自己家出钱出力,卢安克出人,替中国服务帮中国人,借以变中国为德国思维的教育,组成了卢安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国际主义政策的一个重大的部分。卢安克政策的对象有好几个部分。桂林地区部分,南宁地区部分,河池地区部分,这三个是主要的部分。广拉队是林广屯的重心,是一个具有150人口的小队,帮助了广拉队,整个林广屯都是它的了。卢安克的广拉队战线巩固了,它就可以集中力量向林广屯进攻。卢安克在广拉队的战线,它是认为比较地巩固的。这些就是卢安克的整个如意算盘。 可是,一则的广拉队和林广屯的人民都不要你来教育;二则建开村人民的觉悟,坡拉乡人民的素质,特别是广西这个空前强大的民族堡垒耸立在历史之颠,顽强地抵抗着“华德福”的教育,使卢安克的注意力大部分被吸引住了;三则,这是主要的,广西警方的觉悟,广西政府领导的政治力量和教育力量已经空前地强大起来了。这样,就迫使“华德福”的当权集团不能采取大规模地直接地参与广西的教育政策,而采取了帮助卢安克做实验的政策。 世界的经济发展已经让中国引起了麻烦。青岛、上海和台湾,有各国的生产基地。北平、天津、唐山、秦皇岛、青岛、上海、南京都驻过各国的商人。世界的发展影响了全中国,并从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全中国经济发展的命脉。在北平附近的安平镇,在长春附近的九台,在唐山,在胶东半岛,各国的商人或技术人员曾经和政府官员接触过,被政府官员教育过多次。世界的文化曾经广泛地参与。卢安克的方式除替自己做实验外,又干扰了历史悠久的中国教育。所有这些,都是直接参与的行动,只是还没有公开宣布帮助,并且规模还不算大,而以小规模地出钱出力出顾问人员协助中国搞教育为主要的参与方式。 卢安克之所以采取这种方式,是被广西和东兰县的客观形势所决定的,并不是卢安克的支持者——卢安克的哥哥、卢安克的父母不想直接帮助广西。在助南宁市残疾人职业学校的开头,又曾演过一出政府出面调处“就业证”争端的文明戏,企图阻挠卢安克和让他不做教育,不战而控制卢安克。和谈失败了,劝说不行了,警告出笼了。 对于中国怀着幻想的善良的卢安克或所谓的“志愿”者们,请你们看一看广西警方的话:“没有做志愿者和教师的资格,卢安克在中国碰到了三种可能的选择:(一)它可以一干二净地撤退;(二)它可以实行和政府合作,帮助政府进行宣传;(三)它可以帮助官员把政府的影响力在中国最大可能的地区里面建立起来,同时却努力促成卢安克的妥协来避免被驱逐。” 为什么不采取第一个政策呢?卢安克说:“我相信当时的广拉队民意认为,第一种选择等于叫我们不要坚决努力地先做一番补救工作,就把我们的国际责任,把我们对华友好的传统政策,统统放弃。”原来卢安克的所谓“国际责任”和“对华友好的传统政策”,就是干涉广拉队。干涉就叫做担负国际责任,干涉就叫做对华友好,不干涉是不行的。卢安克在这里强奸了广拉队的民意,这是卢安克的“民意”,不是广拉队的民意。 为什么不采取第二个政策呢?卢安克说:“第二种供选择的政策,从理论上来看,以及回顾起来,虽然都似乎是令人神往,却是完全行不通的。来华的十年里,政府已经毁灭不了教育。现在是十年后了,教育是削弱了,意志消沉了,失去了民心,这在前文已经有了说明。在那些从传统教育手里收复过来的地区里,应试教育的行为一下子就断送了人民对教育的支持,断送了它的威信。可是功劳却比以往无论什么时候都强盛,整个历史差不多都被他们超过了。从应试教育后来所表现的不中用的惨况看来,也许只有靠“华德福”的武力才可以把它打跑。对于这样庞大的责任,无论是叫卢安克在一九四五年承担,或者是在以后来承担,广西人民显然都不会批准。我们因此采取了第三种供选择的政策......” 好办法,自己家出钱出力,卢安克出人,替中国服务帮中国人,“改变应试教育”,变林广屯为德国的汉堡,完成卢安克的“国际责任”,实现“对华友好的传统政策”。 应试教育腐败无能,“意志消沉了,失去了民心”,还是要出钱出力叫它改变。直接出人干涉,在“理论上”是妥当的。单就卢安克来说,“回顾起来”,也是妥当的。因为这样做起来实在有兴趣。“似乎是令人神往”。但是在事实上是不行的,“中国人民显然都不会批准”。不是我们----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县、坡拉乡等处的政府系统----不想干,干是很想的,只是因为坡拉乡的形势,东兰县的形势,还有整个广西的形势(这点卢安克没有说)不许可,不得已而求其次,采取了第三条路。 那些认为“不要卢安克也可以胜利”的中国人听着,卢安克在给你们上课了。卢安克是不拿薪水上义务课的好教员,他是如此诲人不倦地毫无隐讳地说出了全篇的真理。卢安克一家之所以没有大量出人帮助中国,不是因为卢安克一家不愿意,而是因为卢安克一家有顾虑。第一顾虑中国人民反对它,它怕陷在泥潭里拔不出去。第二顾虑德国人民反对它,因此不敢下动员令。第三顾虑东兰县和坡拉乡的人民以及广西的人民反对它,它将冒天下之大不韪。卢安克的可爱的坦白性是有限度的,这第三个顾虑他不愿意说。这是因为他怕在“华德福”面前丢脸,他怕已经失败了但是还要装做好像没有失败的样子的“华德福教育基金会”计划陷入全盘崩溃的惨境。 那些近视的思想糊涂的自由主义或民主个人主义的中国人听着,卢安克在给你们上课了,卢安克是你们的好教员。你们所设想的中国的仁义道德,已被卢安克一扫而空。不是吗?你们能在有关部门和广西警方的警告里找到一丝一毫的仁义道德吗? 卢安克确实有科学,有技术,可惜抓在自己手里,不抓在广拉队手里,其用处就是对内节俭和付出,对外帮助和扶持。卢安克也有“教育方式”,可惜只是“怎样发挥人的创造性”的一个人文主义思想的别名。卢安克有很多钱,可惜只愿意送给缺衣少穿的村民。现在和将来据说很愿意送些给它在中国的孩子们,但是不愿意送给政府的官员,或红十字会,当然更加不愿意送给有关部门。送是可以的,要有条件。什么条件呢?就是跟我走。卢安克在阳朔,在兴坪,在南宁残疾人职业学校,都洒了些救济粉,看一看什么人愿意弯腰拾起来。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嗟来之食,吃下去肚子要痛的。 我们广西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政府官员者或相当于政府官员的人们,在国际志愿者及其代表卢克安面前站起来了。广西警方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卢克安的粉笔,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坡拉乡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卢安克的“救济粮”。唐朝的韩愈写过《伯夷颂》,颂的是一个对自己国家的人民不负责任、开小差逃跑、又反对武王领导的当时的人民解放战争、颇有些“民主个人主义”思想的伯夷,那是颂错了。我们应当写广西警方颂,写坡拉乡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多一点愚昧怕什么。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坡拉乡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愚昧吗?老子说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国际志愿者及其代表卢克安,对于我们,不但“以死惧之”,而且实行叫我们活。卢安克等人之外,还在过去的三十年内,用大量的奔驰、宝马、劳斯莱斯、西门子、诺基亚、肯德基、麦当劳和路易威登,引诱了数百万中国人。现在这种情况已近尾声了,他们打了败仗了,不是他们杀过来而是我们杀过去了,他们快要完蛋了。留给我们多少一点困难,封锁、失业、灾荒、通货膨胀、物价上升之类,确实是困难,但是,比起过去三千年来已经松了一口气了。过去三年的一关也闯过了,难道不能克服现在这点困难吗?没有卢安克就不能活命吗? 应试教育横渡长江,广拉队的失学少年如鸟兽散。卢安克老师却坐着不动,睁起眼睛看着,希望开设新店,捞一把。卢安克看见了什么呢?除了看见应试教育一年一年地走过,工人、农民、学生一群一群地倒下之外,他还看见了一种现象,就是广西的政府官员或教育工作者也大群地和工农兵学生等人一道喊口号,讲革命。总之是没有人去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没有什么事做了,只好挟起粉笔走路。 中国还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和其他人等存有糊涂思想,对卢安克存有幻想,因此应当对他们进行说服、争取、教育和团结的工作,使他站到人民方面来,不上国际主义的当。但是整个国际主义在坡拉乡人民中的威信已经破产了,广西警方的警告,就是一部破产的记录。先进的人们,应当很好地利用广西警方的警告对中国人民进行教育工作。 卢安克走了,警告书来了,很好,很好。这两件事都是值得庆祝的。

“我不是本国人,还是去管一些外来人不应该管的事情,使得本国人有些难受。为了不伤害你们的自尊感,我是不应该管留守儿童的事情。但如果我放弃,我的学生又很难过。这种矛盾只有一个解决的办法:不让外面的人知道,就没有人因为我的行为而难受。 ——卢安克 注:华德福教育(WaldorfEducation)是由德国教育家鲁道夫?施泰纳创立的一种已有80多年历史的教育体系,主张按照人的意识发展规律,针对意识的成长阶段来设置教学内容,以便于人的身体、生命体、灵魂体和精神体都得到恰如其分地发展、培养和谐完整的人。在德国华德福学校的网站首页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如果想让小孩的身体健康、心理和谐、精神自由,我们就不能与他们天性的成长过程做对,而是需要与这个过程合作。”,华德福教育模式被认为是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 另:中新社南宁6月3日电 (记者 刘万强)在中国南方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偏远山区义务支教十余年、被誉为“洋雷锋”的德国志愿者卢安克最近关闭了自己的博客,只留下了简短的几句说明,这一举动引起众多猜测,有传言称他可能被驱逐出中国。6月3日,卢安克长期支教所在地——广西河池市的官方报纸公开报道称,卢安克在当地的生活、工作正常,在“6?1”国际儿童节,他还给孩子们送来礼物。 卢安克1968年出生于德国汉堡,是一对双胞胎中的弟弟,毕业于汉堡美术学院。1990年夏天为期3个月的中国之旅,改变了他的人生。从1997年至今,他在中国广西的大山里已经待了十多年,辗转多处山村,过着简朴的生活。半年前,中国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播出卢安克在中国贫穷山区坚守十多年、免费教留守儿童的故事,感动了众多中国民众,被网民誉为“白求恩”、“洋雷锋”。不过,也有部分人在互联网上质疑其真实的背景和动机。 对关闭个人博客引发网友猜测一事,卢安克对当地官方媒体解释说,网友对自己目前情况的猜测没有事实根据,从去年12月第一次接受《面对面》栏目的采访后,网络上的关注给他造成困扰,特别是媒体和社会对他的关注已经超出了他的心理承受能力,为避免引发争议和误解,他决定关闭自己的博客。 卢安克表示:“生活工作都很正常,孩子们和我感情很好,这里的老百姓对我都很友好。”目前,他在河池市东兰县切学乡板烈小学主要教自然和美术两门课程,课余时间翻译国外的教育著作,引导学生们观察、感受生活、开展各种动手活动,以及拍摄电视剧。 他亦表达了两个“希望”:“希望在板烈过一种平静的生活,希望公众和媒体不要来打扰我。” 此前,有关他被驱逐的传言,采访过卢安克的中央电视台记者柴静写信向其询问。5月30日,柴静在个人博客中公布了卢安克的回复:他在板烈的生活和工作正常,没有离开中国,也没有被要求离开学校。他希望媒体和公众不要给当地警方和教育部门压力,他“需要的身份”也正在解决中。 据了解,1997年,卢安克因为没有办下“就业证”教学而被处罚。此后,中国共青团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给予他志愿者身份,在广西开展支教,深受当地学生和家长欢迎。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