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皮革纺织 > 毛巾 > 魏桥实验学校:让以人为本的文化驿站在心灵里永存

魏桥实验学校:让以人为本的文化驿站在心灵里永存

luyued 发布于 2011-03-02 23:00   浏览 N 次  
代前言:2008年6月11日,本报以《绿色阅读:实现学生素质培养和升学考试双赢的“支点”》为题,刊发了山东省魏桥实验学校在实施绿色阅读中取得的有效教育的成果。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反响,很多学校纷纷前往参观、学习。今天,在山东省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魏桥实验学校以“大气、包容、敢想、敢干”的气度和风范,不断进行有效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目前,他们的有效教育已经从绿色阅读逐步拓展到学校管理、课堂教学、德育工作、学校文化等多个方面,初步形成了一个相对系统、完备的有效教育体系。魏桥实验学校的有效教育不仅仅体现了学校独特的文化内涵,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它为当前基础教育界有效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摹本,供教育界同行参考、分享。-----------引自2009年6月10日《中国教师报》 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按省规范化标准建设,学校建设充分考虑中小学生的行为模式对学习、生活空间及室内环境的要求,校园环境自然、和谐、舒适,是一所知识化、人文化、信息化、园林化学校。我校占地281.5亩,建筑面积76960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规划科学合理,配套设施齐全。拥有省内一流的学生阅读室、教工书吧、理化生和科学实验室、计算机教室、音美教室、综合实践活动室、大型体育馆、报告厅、校园电视台、机器人四驱车工作室等教学设施,建有高标准的餐厅、学生公寓、浴室、生物园等服务设施,配有初中400米、小学400米操场。现有初中教学班37个,小学教学班64个,在校生5681人,在职教职工 332人。我校于2004年9月16日投入使用,虽年轻得几乎没有历史,但以一颗赤诚的教育之心书写着自己的历史,营造着浓郁的管理文化氛围,沉淀着刚劲的气质与风骨。我校提出了“有效教育”的思想,确立了“扎根齐鲁文化沃土,汲取儒家思想精髓,实施有效教育,建设书香校园,争创齐鲁名校”的内涵发展思路。经过几年的发展,我校快速成长壮大。在书香校园建设、教师队伍道德建设、学生素质优良化、有效课堂和以大课间为中心的阳光体育运动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成为我校鲜明的特色和亮点,并已形成我校文化积淀下来。我校现今已成为省内知名、全国有影响的学校。 建校仅仅五年时间,学校先后被授予“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学校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学校文化建设重点实验学校”。连续被评为“邹平县教育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2009年综合考评列全县第一名;省规范化学校验收初评得到专家组一致好评;获“中央教科所德育科研先进示范学校”、“省化学实验教科书使用先进学校”、市首批“实验室及实验室教学管理示范学校”,“市规范化学校”、“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市“教学示范学校”、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市“校舍设施维护管理优秀学校”、“市青年文明号”、市“图书室建设管理使用优秀学校”、“市普通话示范学校”等五十五项荣誉。“全省个性化阅读教学与文学教育课题研讨会”、“全国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现场观摩研讨会”、“全国随笔化作文教学研讨会”等七个国家、省级会议相继在我校举行。省教研室语文教研员张伟忠博士,省教科所领导亓殿强所长、陈培瑞书记,天津首席课改专家王敏勤教授,《中国教育报·新课程周刊》赵小雅主编对我校作出高度评价。《人民教育》2008年第20期以三个彩页、8000余字的文章,《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分别在2008年6月11日、27日2009年6月10日以整版、专版,中央教科所机关刊物《教育科研》2008年6月以彩页等形式全面介绍我校。迄今(2009年末)已有全国各地一百五十个考察团,20000多人前来我校交流学习。 魏桥实验学校梁峰校长认为:一所新建学校,并且是由3所初中,8所小学合并而来的学校,怎样由“合”发展到“和”,迫切需要形成一种学校的主导价值观,一种共同的愿望和追求。新建学校的学校文化建设要直接反映学校的精神风貌和办学水平,更要体现促进学校发展的精神底蕴的一种渐进的、有价值的积淀。在学校文化建构中,魏桥实验学校认为:学校文化的本质是凝结在学校各成员中的意识形态(根本思维)、行为定势及其外在体现和产物。从一所学校中人的思维、行为方面的基本特点和模式就应该可探知其文化底蕴,进而可找到审视学校文化,把握学校文化发展趋势及规律的方法,进而改造学校文化,重铸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通过一定的理念、精神和环境建设,对学校师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实现对人的精神、品质、心灵、性格的塑造。它应集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特色性于一体。学校文化的建构是一个由整体到部分、由主导价值到对内容的指导、再由内容到主导价值的反馈过程,一个由静到动、再由动到静的生成过程和循环往复的不断提高过程。今天,在山东省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魏桥实验学校以“大气、包容、敢想、敢干”的学校品格,不断进行有效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目前,学校的有效教育已经从绿色阅读逐步拓展到学校文化、学校管理、课堂教学、德育工作等多个方面(学校管理、课堂教学、德育工作又是学校文化的多个表现形式),初步形成了一个相对系统、完备的有效教育体系。“魏桥实验学校的有效教育不仅体现了学校独特的文化内涵,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它为当前基础教育界有效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摹本。”(中国教师报语)魏桥实验学校从2004年10月筹到第一笔资金用于阅读室建设,到形成以硕果累累的“绿色阅读”为内在形式和以显性的书香学校文化主题建设的书香文化,再到如今的有效教育体系建设,潜移默化中,颇具特色的学校文化也一点一滴地被建构和积淀下来,成为学校生命中的精髓,绽放出绚丽的光彩,又成为促进学校发展的强劲动力: “以人为本”的和谐文化:几年来,学校的“和”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了精神文化的凝聚功能,从根本上扬正气、聚人气、鼓士气、抒豪气。充满激励的制度文化:在教师考核制度中,学校变“管”为“理”,考核以奖励为主,达到用制度和谐教师关系、干群关系的目的,从而让学校的管理升华到文化层面。宜人的校园环境文化:学校绿地面积超过总面积的百分之五十,绿树成阴,环境优美,让师生体验“天人合一”。浓厚的儒家文化浸染着学生的灵魂,楼道文化、墙体文化、教室文化……让校园每一道景观都体现了独特的教育内涵。个性鲜明的书香文化:“绿色阅读”为学生打下了精神的底色,使孩子们言行更加端庄,气质更加高雅。成功的书香校园建设也改变了学校的面貌,显示出学校鲜活的个性。积极向上学校精神文化:教风:爱校,爱生;学风:好学,笃行;校风:科学,民主,和谐,进取。贯穿始终的教师文化:道德教育、终身学习。 一、艰难探索魏桥实验学校创建于2004年,由魏桥镇3所中学、8所小学合并而成,是一所有着4000多名学生、300余名教职工的大规模学校。合并之初,来自不同地域、有着不同学风、不同生活习惯的学生,全部汇聚到这里,一时间,学校混乱不堪。当时,学校刚刚建成,办学条件亦十分艰苦,没有围墙,餐厅没有投入使用;道路没有硬化,坑坑洼洼,雨天泥泞不堪,风起时尘土飞扬;教学设施更是一片空白……面对这样的局面,学生纷纷转学,教师也一个接一个地调离。人心涣散,让学校上下都承受着难言的苦痛,也一次次地将校长梁峰逼向风口浪尖。“穷则思变”,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校长梁峰——这位果敢的教育改革者,率领全体实验学校人积极思索学校的“生之方向”。他常讲:我们可以没有条件,但不能没有眼界,不能没有追求,不能没有精神,不能没有文化。对于学校发展的探索,梁峰校长不仅立足于学校的现实背景,探索农村大学校的管理思路,而且还放眼整个基础教育界,借鉴企业管理的经验。新的学校必须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诉求,一个共同的愿景,一个企业有一个企业的文化,一个学校同样要有一个独特的学校文化来求得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学校文化建设关系到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经过理论的学习和现实的考量,最终,梁峰校长以一种穿越历史、通达未来的审慎智慧,提出了“有效教育”的思想,确立了“扎根齐鲁文化沃土,汲取儒家思想精髓,实施有效教育,建设书香校园,争创齐鲁名校”的学校内涵发展思路。 “有效教育”的提出,创造了全新的教育理论,其核心是“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其价值是解决学校管理中的“少费慢差”现象,构建有效教育体系,使教育走上“低耗高效”的良性发展之路。近四年多来,围绕“有效教育”的核心理念,梁峰校长和魏桥实验学校人在有效学校管理、有效教职工管理、有效德育工作、有效课堂教学以及以以上内容为载体的有效文化构建等方面作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逐步构建起了“有效教育体系”。如今,有效教育成为统领学校工作的办学思想,更成为一种文化积淀在魏桥实验人心中。 二、构建学校有效管理文化,促进学校持续发展(一)实施有效校长管理,构建学校有效管理文化校长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势必对学校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朱永新在“新理想教育”中提到:“理想的校长应该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取向与使命,具有奉献精神和人文关怀;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和独特的办学风格;善于协调上下左右的关系,能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以促进学校的发展。” 学校管理,包括管制度、管服务、管评价等方面,归根到底就是管文化。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也是有效管理的灵魂。如何将有效管理真正发挥成民主、自主、科学的管理,首先要从校长的有效管理策略入手,提高有效决策能力和有效执行力。校长的管理风度对于教师、学生的学习和行为影响至深,校长的价值取向、发展目标、发展规划和清晰的工作思路,则决定了一所学校的实践水平。文化管理是学校内涵发展的生产力,也是学校管理的至上追求。在魏桥实验学校,梁峰和几位副校长是这样的一个领导团队:他们带头读书,引导教师学习学校管理知识,倡导最有效的管理是使学校的每个人都成为管理者。他们将管理重心下移,落实精细化管理,大部分时间都蹲点在基层,掌握一手信息,提出的建议、方法都贴近学校管理最有效的层面。他们勇于承担责任,不断学习、乐于奉献。学校初建之时,到处是建筑垃圾,野草齐腰,又逢连续阴雨,但几位校长总是出现在最困难的地方,与老师们一起攻坚克难。以身作则的行为,使得校长的威信树立起来,政令通达,效率提升。他们关心教职工的疾苦,热情地为教职工的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排忧解难,维护教职工对民主、尊严、威信的渴望与追求,用“以人为本”的思想,带出了向心力和凝聚力,也带出了巨大的效益。在这样一种文化性的管理中,梁校长强调人的观念和情感在管理中的作用,即人文管理。人文管理既重视人在管理过程中的能动性,调动起人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地挖掘人的潜力,更强调人的观念和情感在管理中的作用,强调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功能。人既是管理的出发点也是管理的归宿。(二)以有效教职工管理来构建团队,发挥团队的凝聚力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对团队的描述是这样的:组织内成员得以不断扩展创造未来的能量,培养全新、全瞻而开阔的思维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愿景,既有和谐的氛围,又有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和精神,形成一种浓厚的组织文化。“道德教育、人事管理、终身学习”是魏桥实验学校有效教职工管理的主要内容。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为此,魏桥实验学校从思想引领、行为规范等方面铸师魂、树师表。在大大小小的会议上,梁峰反复强调:“小胜凭智,大胜靠德”;在一次次的沟通、培训中,他不断为教师们讲述“三观”:胜任本职工作的生活观;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的事业观;享受工作快乐的生命观,并以此引领教师走向审美而具有创意的教育人生。此外,组织老师开展“我如何做好创业者”、“如何建设平等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大讨论,并指导开发了师德校本课程《你在为谁工作》、《智慧人生》、《创业者的足迹》等道德教育系列丛书,通过这些形式,引导教师爱校如家,爱生如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梁峰校长特别注重运用管理学中的“二八效应”:用百分之二十的先进带动其余的百分之八十。在魏桥实验学校,有一位让无数人动容的伟大教师,他就是被誉为“挂着尿袋的追梦人”的道德楷模——魏立告老师。与病魔抗争了14年的魏老师,在第二次手术时,因膀胱占位多部,只能选择将膀胱全部切除,外挂一个尿袋,只有这样,他的生命才可以延长8—10年。手术后,这位大半辈子都在讲台上度过的老师意识到了自己生命的有限,他没有选择休息,而是坚持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出院仅仅一周,他就让妻子用三轮车把他送到了学校,重新站上讲台的那一刻,他激动得浑身打颤、热泪盈眶,而学生们则用热烈的掌声给了他最好的回报。就这样,每天早上,妻子用三轮车把他送到学校,晚上,又用三轮车把他接回家。挂在腰上的尿袋经常与皮肤擦出水泡,有时候,破裂的水泡被尿液一浸,就会引发剧烈的疼痛,但他仍然坚持着……魏老师的事迹震撼人心,在积极地开展“向魏立告同志学习”的活动后,无数老师在伟大师魂的引领下更加爱岗敬业。有伟大的榜样,亦有执着的后继者,在今天的魏桥实验学校,许多平凡的老师每天都在一线岗位上演绎着感人的故事:王芳老师的母亲因脑部肿瘤住院,身为女儿的她,同时又是一名班主任,那时,她晚上把孩子们送到宿舍,直到每一个孩子上床睡觉,她才拖着疲惫的身躯赶往医院照顾母亲。看到日渐消瘦的母亲,想到自己不知道还能和母亲共度多少日子,她就泪流满面。她知道母亲需要自己,但为了班上的58个孩子,她从未请过一天假。终于有一天,当她忙完了所有的工作回到家中,母亲却永远地离开了她。连一句告别的话都来不及说,她抱住母亲,失声痛哭。没有人知道她当时的内疚和遗憾有多深,但从孩子们感激的眼神中,她知道这一切值得,即使是母亲的在天之灵,也会对她微笑……梁校长经常说,我率全体班子成员集体吊唁,也挥不去心中的一种愧疚。像王芳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他们心灵的力量,决定了学生的生命强度,在这些真实的感动里,沉淀着一所年轻学校的气质与风骨。教职工有效管理的第二个内容是人事管理,在梁峰的引领下,学校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实现有“合”发展到“和”,推行民主管理,力求建设和谐校园。“家和万事兴”,学校亦以“和”为贵。“和”是包容,百花齐放、个性发展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是合作,内部的合作会使发展之力倍增,而内部的无序竞争则会使自身的资源内耗;“和”是人脉,“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了人和就会上下一心,互相信任,就能鼓舞干劲,无往而不胜。在“和”字的贯穿下,教师们在工作中少了抱怨,多了平和,能者向前,多干多得,每一位教师都有了主人翁意识,人人都能尽其才、尽其力、尽其职。学校的发展说到底是人的发展。在学校持续发展过程中,学校文化必然以一种深刻,不可抗拒的方式影响着师生的发展。这是因为良好的学校文化对学校师生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从教师的发展来看,它实际上是一个通过学习、实践和反思来不断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通过学习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实现自我超越的过程。教师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第一资源,追求教育高品质、内涵式发展已经成为了基础教育界的共识,因此,教师的终身发展也是有效管理的重要部分。为此,魏桥实验学校建立了教师终身学习的理念,让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思想认识水平时刻与时俱进。学校给教师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打造“书香校园”的浓厚氛围,让读书学习成为教师职业生活的必须。同时,学校积极对教师的学习方式进行改革,规定教师每学期读1-2本教育专著,熟读文学名著,并利用各种会议、网络博客提供交流平台,定期举办教师读书沙龙,用多样化的方式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2007年,供教师阅读的260平米的“绿色书吧”投入使用。书吧设计为咖啡吧形式,装修舒适、典雅、大气,配有空调,备有茶水,全天开放。购置了专业书籍、名著、期刊1万余册。西面墙上嵌着一个鎏金的“和”字,烘托出书吧和气、和顺、和雅的阅读环境。学校创造优越的条件,师生同读的良好氛围,营造了名副其实的“书香校园”。“使阅读成为伴随人终生的生活方式”,让读书成为师生生命的一部分。任月峰老师在随笔中写道:“在现在这个物欲和诱惑都很膨胀的年代,书香灯影已经成为很多人尘封的记忆,异乡游学成了更加遥远的传说。但我还是喜欢读书。在万籁俱寂的夜晚,在教工书吧。一册在手,顿时物我两忘,只有书中的景致,疲惫的心立刻充盈起来。多年的积累,让我感觉工作生活不再沉重,人也有了更多自信。”魏桥实验学校把培养智慧型教师做为教师文化建设的重点,在学校教师文化建构中与创建名校同要求:教师要树立追求一流的品质文化,我们学校在创建齐鲁名校学校的过程中必须有一支不断进取、追求一流的教师队伍。我们把工作业绩作为一种品质要求,它不仅外显为工作业绩,而且内隐为教师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争取做最好的自己来创建学校的高品位。形成学习反思研究文化,新课程呼唤学习型教师,我们的书香校园呼唤学习型的教师。学习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学习能启迪智慧,激活思想,学习能改善气质,提升境界。学校是文化创生之地,是精神传承之所。魏桥实验学校的阅读成了老师工作的需要,阅读成了老师生活中的一个习惯,这给教师专业成长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美国心理雪茄波斯纳告诉我们,反思是专业成长的前提和关键。梁校长经常说:有效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是问题意识,要有发现问题的慧眼,解决问题的魄力,不让问题重复出现的作风,这就需要教师不断的进行工作反思。成立学科委员会,构建互助的合作文化,新课程更加强调教师的合作文化。魏桥实验学校将教育的行政管理与教学管理科学融合,建立了基于学校层面的管理委员会和基于学科发展的学科委员会。给予教师学生常规管理层面的学区,赋权增能,权力下放,学校将人事聘任权、管理权、考核权下放,充分发挥基层的自主管理能力,引导展开健康、有序的合作与竞争。所有的有关学校建设、运行和发展等战略性问题由校委会决定,而学科自身的发展问题由各学科委员会研究确定,教师和学生管理问题则有学区自主解决。通过学习培训、制度建设引导、教师认识到:竞争只是手段,共同发展才是目的,竞争是暂时的局部的,合作才是永恒的全面的。在创建教师互助的合作文化中,我们在工作中经常不断地与教师对话,培植共同目标的价值取向。大力提倡教师彼此学习、互相探讨、相互评价反馈。借助民主生活会、经常性的民主意见征集、校务恳谈等多种机会让教师与学校领导共同关心学校发展、出谋划策,共同设计学校未来。以此生成共同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则。(三)推进课堂改革,打造以“有效课堂”为核心的课程文化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主体,魏桥实验学校的课程文化重在“以人为本”;追求课程文化的最终价值是关注生命教育。“教育的新理论扎根在课堂,课改的新理念发生在课堂,教师的真功夫体现在课堂,教学的真效益生成在课堂。”传统的低效课堂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这是严重的主体“错位”,也是严重的不以人为本。梁峰校长认为:课程文化应正确对待知识、技能和情感及智慧,塑造学生完善、自由的心灵,全面实现课程文化的育人价值。教学关系不是静态的、单向的,而是动态的、互动的;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而是学生主动地学习。为此他提出,有效的课堂教学,首先要实现“以学为主”的转变,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其次要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组织教学时,教师要“走下讲台”,将讲台变成学生展示的舞台,凸显学生的主体性。鉴于此,梁峰校长提出了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即,有效果:当堂达标,完成学习任务;有效率:让学生紧张而兴奋,使思维活跃,效率高;有效益:注意学生学科素养的系统培养,注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将知识、能力与学生的学习动机、品行修养有机结合。梁峰校长认为,有效课堂的核心是:学在前,教在后,以学定教,顺学而教,当堂达标。依据这样的核心,魏桥实验学校逐步构建了自己的有效课堂模式:生成问题——研讨问题——系统提升——达标检测——教师反思。在生成环节,首先,教师出示学习目标。其次,提出自学要求(或列出自学提纲,或出示自学思考题,或进行自学尝试)。第三,学生自学。通过通读文本,自学重点,提出疑问。在研讨环节,学生独立生成的问题首先在小组内交流,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或再次生成的新问题提交全班,全班解答疑问之后又生成新问题的研讨。在系统提升环节,教师要适时组织教学,提高研讨效率;学生学习思路出现偏差时要及时矫正;进行知识梳理,形成系统知识,既落实目标又深化目标的学习。最后,当学生完成达标检测后,教师要进入反思环节,对课堂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关键:“静”与“动”。静,就是要教师静下心来钻研教材。先要确定教和学的内容而不是方法,预设课堂中会出现的问题。动,就是要让学生动起来,不是忙忙碌碌地记笔记而是动脑子。七条原则:一是参与度:在教学过程中,能做到全员参与、全程参与、有效参与;(是学困生问题的暴露,不是优秀生的表演)二是亲合度:师生之间有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三是自由度:课堂充满着自由轻松的氛围;四是整合度:理想的课堂切记过度的“分析主义”,把完整的知识支离为鸡零狗碎;(知识和训练都要整合)五是展示度:在课堂上,学生能够在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地展示自己学习的成果,并在展示中暴露学习的成效与不足,教师适时点拨引导,促使学生的学习向着有效的方向发展;六是练习度:理想的课堂在于它是否真正地让孩子练习和实践,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动脑、动口,通过观察、模仿、体验,在互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七是延展度:能够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向广度与深度延伸,从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延伸。 目标出示与解读(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学习才能方向明确)学生自学(要在目标引领下,知道学什么,重点学什么;自习要有充分的时间,学得深才能学得透,才能生成有价值的问题)检测(检测题的设计要注意双基落实,面要广,重要的点要明确。要注意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特别要注意暴露问题,一定要将该暴露的问题暴露出来,这是非常关键的。检测就是考试,要严格要求,让学生高度重视)找错与改错(怎样能找出问题是这一环节的关键,找不出问题就失败了,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要确立找哪部份学生展示而不是显示,这方面教师需要勇气和智慧。出现的问题该有谁解决呢?学生能自己解决的,教师千万别包办代替;学生能帮助学生解决的,即兵教兵,教师千万别插手。有时需要教师备课时预设,做到心中有数)知识系统与小结(不要将课堂变成考场,检测的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而不是以考带教。知识的系统是非常必要的。这个环节师生均可完成)巩固(要留出必要的时间让学生消化与巩固,时间不要少于五分钟)教师自测与反思(对该节课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哪些地方还没有落实好,哪些学生还没有落实好,一定心中有数。没有落实好的该怎么办?自习课是一个好阵地,也可以放在下节课开始的回顾和检查)有效课堂的关键是教师的思想解放:教的着力点是学生不会的地方和那些不会的学生,注意学与教的关系。学在前,教在后,以学定教。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不放心和不放手是有效课堂的大敌。有效课堂的重点是教师的课外功夫,充分的备课!对课标和教材的充分理解和把握,对学情的掌握,课堂检测的精心设计等等。学科不同,课型不同,可以因课而异。邀请天津首席课改专家王敏勤教授、省市县教研室领导到校作报告、听评课,推动了我校课改健康发展。在市、县教研室的业务指导中,领导们对我校课改的的理念、课堂开放程度、学生参与度、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我校的课改注重了平时的落实,绝非一日之功。学校坚持:“一个学生对一个班级来说虽然只是几十分之一,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却是百分之百”的思想,学习暂时困难的学生在这里受到来自同学老师的关爱。课堂教学改革的“一张学案”兼有教案、学案、作业、笔记、教后反思等多重作用,使教师能够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精细到每一个教学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挖掘和开发。同时当堂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有了素质全面发展的时间。实施教学改革,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实现“一年规范、两年跨越、三年腾飞”。充分印证了全校教职工在学生管理方面的卓越成效和课堂改革带来的教师队伍业务能力的迅速提升,我校被评为市教学示范学校。现在,走进魏桥实验学校的课堂,你会惊奇地发现:在很多课上,学生这儿一伙,那儿一帮,这还是上课吗?走到他们中间,你才会看到,他们学习、讨论、交流是那么投入。原来,许多课堂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为载体来组织教学,一般4人为一组,也有同桌之间一帮一互助学习。组内有明确的分工,有组长、监督人、记录人、发言人、协调人。小组成员互相关注、互相关照。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思维不断被丰富、被提升,课堂变得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