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皮革纺织 > 毛巾 > “点苍五子”出山记

“点苍五子”出山记

luyued 发布于 2011-06-07 07:54   浏览 N 次  



“点苍五子”出山记

作者:汤海涛(转自:昆明日报)



日前,来自大理的五位青年画家杨跃乐、马立康、张学春、张晖、杨恩泉以“走进传统”为主题,在云南省博物馆举办了“点苍五子”首届中国画展,集中展示了他们近年来创作的中国画作品。这五位云南画坛的青年才俊通过几年的付出和努力,在云南艺术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和“点苍五子”见面,谈论的都是中国画创作,在当下浮躁的世风之中,这样的氛围实为难得。2007年3月带学生路经大理古城,我与“点苍五子”再次论道,夜深人静之际,虽意犹未尽,却不得不匆匆而别。其中,让我最为感动的是马立康和张晖,他俩分别从弥渡与巍山携画赶来,就是为了当晚短暂的聚会。

当初举办画展的意向我个人是反对的,要知道中国画创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他们的作品没有达到可以反映创作水平的某种高度,匆忙举办展览并不明智。而年前,他们带到美协的那些作品让人眼前一亮,在省美术家协会和大理州文学艺术联合会的支持下,展览的时机终于到来了。要知道,他们各自有着繁杂的日常事务,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才得以在短短时日,使自己作品有焕然一新的感觉。其中,着力于花鸟画创作的杨跃乐,在我唐突的要求下,也拿出了让人惊喜的山水画作品,其间的艰辛在他朴实的一笑间,化为成功的喜悦。

传统被他们一再提及,所以对他们画展的评论,我也是以《回望传统》为题。在该文中,我提到了“点苍五子”围绕传统创作的意义。“吾生有涯,而知无涯”,要在有限的生命存在中,体味和研习中国传统绘画,正如庄子随后所说的:“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所以,投身中国画传统的研习和传承没有一点殉道的勇气,是无法做到全身心投入的。而“点苍五子”对传统文化的热忱,不断心追手摹,时至今日,略成规模。

正如美协主席郝平评价的那样,云南中国画缺乏的就是传统,而“点苍五子”中国画创作的意义就是对于传统脚踏实地的实践。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院长张志平对于“点苍五子”在传统的研习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不同艺术风格加以了褒扬。

当然,走进传统是中国画创作必不可少的过程,但绝对不是目的。这一点“点苍五子”也清醒的认识到。“笔墨当随时代”,只有回望历史,并且对于传统加以胼手胝足的实践,在创新的路上,才可以迈出坚实的步伐。

杨恩泉画作《鸡足山胜景图》尺寸:180*96CM


杨恩泉作品《懒钓浮名图》


杨恩泉作品《苍山脚下是我家》


马立康作品.


马立康作品.


杨跃乐作品.



张晖作品.



杨跃乐作品.



张学春作品.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