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皮革纺织 > 化纤织物 > 外向型经济如何转型--倾听 关注珠三角、长三角经济转型

外向型经济如何转型--倾听 关注珠三角、长三角经济转型

luyued 发布于 2011-05-19 19:42   浏览 N 次  
外向型经济如何转型倾听·关注珠三角、长三角经济转型②

阅读提示

经济全球化格局下,发展中国家基于产品内分工被纳入全球价值链的生产体系,形成外向型发展的工业化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通过吸收、承接国际代工订单不断进入价值链的全球生产网络,快速完成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并实现了经济腾飞。

但近年来,由于受到环境约束、投入要素价格上升等影响,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模式遭到严峻挑战,国际金融危机又加深了外向型企业转型升级的压力。

后危机时代,“珠三角”、“长三角”密集的外向型经济能否在调整中占得先机?请看本报记者发自广东东莞和江苏吴江的报道。

“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城市”东莞

要区域品牌 更要企业品牌

本报记者 贺林平

作为“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城市”,在外需尚未根本好转的2010年,东莞实现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0.3%,工业生产和出口均超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最好水平。

“原来的‘东莞制造’已经是个非常有名的品牌,现在上升到提升企业品牌。”广东省社科院竞争力评估中心主任丁力等专家认为,这是对东莞近几年独特的转型升级历程的生动注脚。

困境:没品牌,利润薄

转型:前补研发后续销售,占高端环节

“东莞的企业,以加工贸易为主体。”东莞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副局长蔡康说:“加工贸易具体到东莞,就是贴牌代工(OEM)模式。”改革开放30多年来,这种模式使东莞从农业县一跃成为全球制造业基地。

“但是OEM这种模式,导致企业普遍利润率比较低,一旦劳动力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水电土地等投入提升,就会经营困难。”蔡康说。2008年10月15日,位于东莞樟木头镇的玩具巨头合俊出现巨亏,拖欠了7000多名员工2400多万元工资后突然倒闭。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东莞14000多家加工贸易企业全面受困。

金融危机暴露的并非一时之难,而是产业结构深层次的问题。“早在2007年,政府就提出‘经济社会双转型’;但当时大家都觉得还有得赚,不敢转、不愿转。危机一来,没有退路了。”长安镇一位港商深有感触。

围绕着前补研发设计、后续品牌销售,做长产业链,占据高端环节,东莞市鼓励外资企业设立研发机构、设立地区总部、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培育自主品牌、拓展销售渠道,还通过“就地不停产转三资企业”方式,帮助2000多家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来料加工企业转为法人企业。

东莞龙昌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梁钟铭自豪地说:“公司OEM的比例已大幅下降到55%,取而代之的是ODM(设计生产)占30%、OBM(品牌生产)占15%,成为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大型上市公司。”

像龙昌一样,转型升级后的加工贸易企业,其利润率很多都增长到20%—30%以上,一些低端行业、转得慢的企业,利润率也有所增长。据统计,自2008年以来,东莞外资企业新增研发中心(机构)239家,新增外资企业地区总部3个,新增拥有自主品牌(母公司或东莞公司品牌)的加工贸易企业521家,新增海内外注册品牌974个。

玩具产品是短命的,但玩具业是长寿的,关键是你要不断有新技术、新创造。

——东莞龙昌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梁钟铭

困境:无渠道,内销难

转型:办外博会,打通产品内销通道

产品100%出口,一旦外需减弱,企业就会经营困难。

“内销?早就想,但很难。”长期接单生产,对国内市场需求不了解,与国内采购商打交道,也没经验。

艾伦家具是厚街一家生产沙发的家具企业,从去年起开始拓展内销。总经理卓晓清曾算过一笔账:走卖场渠道,一套出厂价只有3000元的沙发,在卖场展厅装修方面的平均成本就要花费3000元左右。加上其他费用,最后的定价要攀升到9000元左右。“这当然会削弱企业竞争力,增加运营成本。”

但金融危机以来,出口明显受阻,不内销不行了。

2010年6月18日,第二届广东外商投资企业产品(内销)博览会在东莞市开幕,在为期4天的展会上,来自珠三角的110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携带着上万种原本出口的商品,与展会方千方百计邀请来的大型采购集团、经销商、专业市场等国内外采购巨头共同挖掘“后危机时代”的内销。为帮助外资企业开拓内销市场,2009年广东省政府、东莞市政府等联合举办了首届外博会。

“企业从外销转内销,是转型升级的体现。”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税系主任林江表示,“做内销开渠道做品牌很困难,但不走出这一步,就永远处于低水平竞争。如果一直处在低水平竞争状态,东莞的产业升级就没有希望。”

经商务部批准,外博会永久落户东莞,每年举行一次。虽然只举办过两届,但已被众多外资企业称为“开拓内销市场的快速直通车”。

如今,东莞一大批企业,从只做海外市场转为兼顾国内外市场。2010年,东莞全年新增内销业务和内销业务增长企业1693家,加工贸易企业国内销售总额同比增长33%。

今后东莞再对外招商,将提升理念,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参与国际分工,着眼于大平台、大产业、大企业、大项目,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

“外向型经济转型探路者”吴江

抢高端市场 占议价优势

本报记者 王伟健

困境:传统产品相对低端

对策:增强产品的科技含量

吴江市盛泽镇有“日出万匹,衣被天下”的美誉,全镇每年生产各种纺织品60亿米,相当于每年为全球每人生产一米面料。但是从去年开始,随着人民币升值步伐加快,不少企业被迫停产。

而盛泽纺织业的龙头之一——盛虹集团,却呈现完全不同的场景:这里所有的车间都在生产。据吴江纺织业商会副会长、盛虹集团董事长缪汉根介绍,盛虹的销售不仅没受影响,而且利润水平和前两年也相差不大。

是什么让盛虹避免冲击的呢?

一年多以前,生产涤纶纤维的盛虹集团决定产品向超细、超绒方向转型。公司与德国巴马格公司合作,定做了一套高技术的生产设备,使公司在超细纤维领域做到了世界第一。“从去年开始,高附加值产品占整个企业总销售的比例越来越高,达到60%、70%,这一类产品能生产的企业不是很多,我们在议价上比较有优势。” 缪汉根说。

和盛虹集团一样,另一家生产纤维的龙头企业——恒力集团也未雨绸缪,两年前就开始主攻高端产品市场。“我们在2005年就开始在研发上下大力气。我们的出口产品就是做精、做优、做特。”恒力集团董事长陈建华说:“成本上升和政策调整是整个纺织行业都共同面临的问题,一味地怨天尤人没有意义,关键还是做好自身的调整。”

为了帮助纺织企业面对目前的困难,当地党委政府作了大量的工作。目前,除了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外,吴江市也在因势利导,鼓励企业兼并整合,当地的商会也在引导一些有能力的企业进行产品的更新换代,开发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唯有从“制造”转向“创造”,才能使传统产业持续发展。在吴江,转型并不是一刀切抛弃传统优势产业,而是通过增强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高端化,提升竞争力。

——吴江市委书记徐明

困境:制造工厂外迁

对策:培育科技型本土企业

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从一开始就瞄准台资电子企业,而且是瞄准相对集成度较高、规模较大的电子企业。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吴仲健说:“长三角一带的开发区,很多是台资电子企业的集中地,而且多是劳动密集的制造工厂,附加值最高的研发和销售,都不在大陆。”

但随着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劳动力成本和商务成本的逐步上升,以及电子产品生命周期的快速缩短,不少企业正面临迁址的选择。“资本具有天然的逐利性,哪里有优厚的条件、低廉的成本,资本就流向哪里。因此,外来的企业,很多都会走的,比如长三角开发区的很多台资电子企业,很多就是从东莞过来的,目前,这些企业在往中西部地区转,这就是大势所趋。我们管这个叫‘候鸟经济’。”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一块块印着“郑州台资产业园欢迎您”的广告牌,显示着台资电子工厂的一个去向。

“对于政府来说,关键是提供良好的服务和清明的法制环境,这才能留住企业的心。”中达电子(江苏)有限公司中国区行政部处长蔡雄二1998年就随着中达电子从台湾到了吴江,他还将中达电子的分厂开到广东东莞等地,对各个开发区的政策都颇为熟悉。

5年前,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始建立科技人才创业园,实行人才和创新战略,积极进行产业转型,试图培养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能迅速发展的高新企业。

洪耀良是吴江市首位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在吴江,知道洪耀良的人都用一个“牛”字来形容他。在短短一年时间,他带领138名员工创造出10亿元的产值。2008年7月,43岁的洪耀良带着5000万元风投资金和从家乡各级政府获得的500万元扶持资金,带着国内最先进的膜生产技术从美国回乡,在吴江经济开发区创办了一家膜材料公司,研发及生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分子膜材料、膜组件。他所设计的膜技术水处理生产线,一年约50万元的投入能产生5000万元的效益。短短一年时间内,他带领138名员工创造出10亿元的产值。

“今天的专利是明天的竞争力,最多的申请就是最大的利润。”吴江市委书记徐明说,在申请专利数的排名上,吴江的专利项目也在全国连续4年排名第一,是国内唯一排在前五名的县级市。

通过引进以留学生为主的领军人才和技术团队,电子信息产业跃升为吴江第一主导产业,与周边地区一起构成国家产业基地。此外,水处理和新型金属材料、记忆面料等新型纺织面料、碳纤维等新材料研发和生物医药研发已取得成效。

——吴江市经信委副主任陈文杰

-----“狭路相逢勇者胜,公选路上我为王”-----

欲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此处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