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皮革纺织 > 纺织原料 > 《黑天鹅》:缺陷是通往天堂的道路

《黑天鹅》:缺陷是通往天堂的道路

luyued 发布于 2011-03-04 07:12   浏览 N 次  



《黑天鹅》的海报上,波曼黑色的眼线中弥漫着几多诡异和诱惑?

这真是一个美丽的女人,难怪托马斯费尽心思,要将这美丽从波曼饰演的妮娜身体里引诱而出。

与其说这部电影是有关完美,不如说是关于缺陷的,舞者的使命,不是要展现完美,而是,要在巨大的疼痛和蜕变中,照见自己的缺陷和渴望,而后,裂开自我,将那只邪恶的黑天鹅放出。到了极致的艺术,是用命来搏的。

影片结尾,妮娜饰演的黑天鹅,浑身都是荒蛮的力,邪恶到魅惑,那种极致的情欲,借用痉挛的身体、充血的双眼和浑身散发出的狂野,得以表达。巨大的掌声中,她冲到托马斯身边,恶狠狠地对他吻下去,那一刻,就连作为引导者的托马斯,也是有些错愕和尴尬的,但更多的是迷恋和欣赏,如观赏一件由自己打造出来的精美玉器。

自毁,自毁,自毁的妮娜,在落幕的一刻,白色的舞衣上沾满了鲜血。

白天鹅与黑天鹅,纯洁与邪恶,仿佛是毫不相干的生命两级,其实,是有联系的,纯洁中有邪恶,邪恶中有纯洁,善恶混杂,人魔不分,是隐藏的复杂人性,也是一个人惊见自己的缺陷和邪恶,而后正视自我的过程。

影片中多次提到妮娜的自残和精神压抑,她的母亲,放弃了自己的舞蹈事业,全心期待女儿成为最美丽的天鹅皇后,这种过于沉重的期待,借由爱的名义,已经演变成女儿禁锢自己的精神重负,妮娜的自残,是想借助皮肉的折磨,摆脱自己纯洁的“小白兔”生活,摆脱母亲的控制,托马斯正是看到妮娜身体里禁锢的另一个自我,才会着力培养她,莉莉原本就是一只黑天鹅,她的邪恶和冷酷,已经是个事实,但她无法再恢复到白天鹅的状态,所以,其实是没有多少可塑性的,而妮娜,她的自我还没有完成,白天鹅的纯洁,是白纸一张的无知和压抑,只有借助天性中隐藏的黑天鹅,她才会惊见自我的缺陷和不完满,黑天鹅无法再回到白天鹅,而白天鹅却可以在理解了黑天鹅后,在善恶中自由穿梭,达到艺术的极致。

真正的艺术家,其实都是半人半兽的疯子。

不过,我理解,非常理解,对于这世界上的形色各异的人们来说,突破往往意味着失去,失去习惯的生活状态,失去习惯性的自卑和封闭,失去那个一砖一瓦慢慢垒砌起来的可被认同的自我,而打破,则意味着从此进入高出不胜寒的孤独状态,或者,还会像妮娜似的,用年轻的生命,用发疯,作为趋向完美的代价。

从这一点上,我钦佩妮娜的勇气和忍受痛苦的能力,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突破自己的勇气。

但是,很遗憾,妮娜,始终差了那么一点点,而正是这一点点,使她,离艺术的天堂,不是更近,而是更远。

一条大路,通向远方,朝圣者走在路上,汗水滴落,脚趾因为长久的跋涉已经红肿和破烂,远方始终看不到,而来时路,人们还记得吗?

当一心一意想化成黑天鹅的妮娜,回首来时路时,她还能记得自己体内那只白天鹅吗?

如果妮娜,不给自己半点喘息的时间去审视自我,一心一意想成为黑天鹅,那她体内的那只白天鹅,也会死去的。如果她只是摇摆于自己体内的黑白,除了发疯,的确没有没有别的选择。

妮娜缺少一种能力,一种游离于渺小自我的能力,这种能力的缺失,使她无法跳出自我,看到这个广阔世界的其他角落。

妮娜羡慕莉莉,她羡慕的是莉莉体内黑天鹅的分子,其实,我想,莉莉也是暗自羡慕妮娜的,羡慕她未经尘世污染的无知的纯洁,羡慕她体内那只茫然的白天鹅。

真正的艺术家,的确是要有丰富的对于生活的感受,性、毒品,从这个意义上说,无关乎道德,我不是道德分子,所以不从道德角度说事儿。但是,性欲和毒品,不是发展自己的艺术天赋的目的,而是手段,并且只是手段之一,借助这些体验,艺术家最终的目的,是要照见自己的缺陷,对于情爱的缺失,对于自由的缺失,而后,最重要的是能回来,能脱离有限的自我,看到自己体内最初那只白天鹅身上的闪光,看到逐渐培养壮大的黑天鹅邪恶的美,要知道,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善良与邪恶并存,纯洁与污秽同在,妮娜,最终需要照见的是这个世界的丰富,而不仅仅是自我的丰富。

这两者的区别就在于,后者的丰富,需要的是打破和发现,而前者的丰富,则需要在打破和发现后,吸纳并且融汇,让自己,从自我出发,而后,又脱离自我,变成对世界了若指掌而又有距离地审慎观察的旁观者。

妮娜羡慕莉莉,但是,妮娜毕竟不是莉莉,妮娜想将莉莉身上黑天鹅的美变成自我的一部分,但是,即便如此,莉莉就不美了吗?莉莉的美,就是自然造出的一件邪恶但精美的艺术品,这世界上的人们,其实各有各的美感,邪恶的,甚至是丑陋的,就因为它也构成了世界的一部分,所以,它也是美的,而且,是独特的。

妮娜可以成为黑天鹅,但是,事情远远没有终结。

妮娜的身上,最缺少的,是一种神性的维度,是跳开自我的圈子,带着喜悦的平静,审视大千世界的能力。

艺术的美,最终需要展现的,是宇宙的恢弘,和个人心灵的无限博大。

妮娜的疯狂和自虐,妮娜巨大的精神压力,她对于性的厌恶,对于自由的误读,其根源,不是对于完美艺术的迷恋,而是,对完美自我的迷恋。

自我,永远不可能是完美的,人们能想象这世界上的一个造物,会优越于其他造物,就像大理石和沙粒一样,大理石就是完美的吗?那为什么,海边的沙滩上,会布满硌脚的细沙,却没有由光滑整洁的大理石自然铺就而成?

人们是经由缺陷,认识了自我的独特,缺陷,就是一种完满,和独一无二。

当妮娜终于“成功”地饰演了黑天鹅和白天鹅时,就是她的自我,丢失得最为彻底之时。

影片的最后一刻,满眼带着诱惑的血色,身体被插入了尖锐的镜子碎片,妮娜喃喃地说:我达到了完美。

NO,事情远远没有终结。

导演阿伦诺夫斯基曾说,《黑天鹅》受到波兰斯基《冷血惊魂》的影响,《冷血惊魂》中,凯瑟琳德纳芙饰演的精神分裂的女人,的确和妮娜的自我禁锢有相似,但是,借助对于艺术的追求,阿伦将妮娜这个人物的分裂抹上了一层艺术的光环,但是,始终差了那么一点点,老美对于人性和艺术的理解,始终差了一点点,

而正是一点点有关神性的维度的缺失,将一个人对于自我的发现和追寻,变成了一场近乎功利性的人间角斗和厮杀。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