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皮革纺织 > 纺织原料 > [转载]读书札记:《理想国》第二卷

[转载]读书札记:《理想国》第二卷

luyued 发布于 2011-05-18 15:16   浏览 N 次  

   思绪的闲言乱语――读书札记:《理想国》第二卷

  《理想国》第二卷今天读完了,经过和大家的热烈讨论之后,原先很多不懂的东西似乎明朗了很多。在我们的“读书会”里,有一位学哲学的师兄在场,他看的书很多,懂得的东西也很多,听他讲话有时可以获得很多新的灵感,得到很多新的知识。我是一位初出茅庐的什么也不懂的家伙,有的只是个人一时的疑问,没有什么立论的证据,唉,和他人比起来,我还是真的要加油读书!

  今天这篇读书笔记,我不打算按照书中的逻辑内容按次叙述,而只想在逻辑内容的基础上配合今天所讨论的问题并加自己的想法来系统而散乱地阐发一下。这或许无助于对书本的整体理解,但对细节问题的探究也未必不是一件不可采取的事。暂且这么决定吧,择其一而论述之,其间只能算是闲言乱语,不成体系。

   一、关于“猪的城邦”与“发高烧的城邦”

  为了弄清正义和不正义的本质以及它们各自的真正利益,苏格拉底将城邦正义与个人正义以大字与小字来作比喻,以人们先读大字而后读小字这一做法认为要讨论个人身上的正义必应先讨论城邦的正义,此之谓“以大见小”。

  而要讨论城邦正义,必应先讨论城邦是怎么来的,也即城邦的起源问题。苏格拉底从人们相互之间需要的角度阐述我们每个人都不能自给自足,相对于我们自己的需要来说,每个人都缺乏许多东西。由于我们本源上需要很多东西而不得不召集许多人来相互帮助,人与人之间因此而成为伙伴和帮手。苏格拉底把这样的居住地称作城邦或国家。

  “需要”把人与人连接在一起,形成互相依赖而无法分离的共同体,这就是城邦。接着苏格拉底分别从食物、住房、衣服、工匠、商人、店主卖体力活而挣工资的人等等多个角度和层次从理论上缔造了一个真正城邦的存在样式。在这些基本需求都得以满足的城邦里,人们“生活安宁,身体健康,得想高瘦,无疾而终,并把同样的生活再传给他们的后代”。在这里人们所需的一切的基本满足都满足了,而格老孔却不以为然,他把这样的城邦讥之为“猪的城邦”。

  显然,格老孔并不满足于这种猪的城邦生活,因为在猪的城邦里,每个人都在按自己的本性生活,这种本性生活是一种动物式的生活。没有理性、没有美德、没有所谓善与恶,也即任何属于真正的人的道德判断在猪的城邦里都不存在。人们过的是一种节制的、当下的满足生活,恰巧可以自给自足而已。但人之为人,显然并不仅限于此。

  这就还要给猪的城邦增添一些别的饲料,而一旦增添别的饲料的城邦,就不再会是猪的城邦了,苏格拉底称之为“发高烧的城邦”。一个猪的城邦为什么会转变成发高烧的城邦,显然源自于人的欲望的膨胀。人与动物之区别就在于人的欲望是会膨胀的,而动物的欲望只是当下的满足,无膨胀可言,所以动物欲望一般称之为“本能”。欲望是属于人的,动物只有本能。

  当我问老师欲望为什么会膨胀时,老师说这是欲望的特殊性所致,欲望自身就是不会满足。那么我是否可以说人是有欲望的,所以人是永远不会满足的?如果人真的永远不会满足,所以人就不断处于欲望的追逐中?而这种欲望的追逐一旦超出“度”,就会走向恶?可“度”的界限在哪里呢?谁也无法给度来一个界定,所以我们谁也无法知道恶的边缘在哪。

  当我说欲望即是恶时,在坐的每位同学基本都不赞成我的观点。他们同样认为欲望本身并不是恶的,而是人所必须的,只有超出度的欲望才可以称之为恶。但我并不赞成这样的管但,尽管以前我赞成。如果说只有超出度的欲望才是恶的话,这就为欲望的膨胀事先种下了一棵爆炸的种子,为恶找到了存在合理的奠基,当然他们都是站在“人性本善”的角度来理解欲望。但我的意见是,欲望即恶,也就是说,只要人存在,就无法摆脱恶的困扰。恶是人与生俱来的东西,也是人无法挥去的东西。只要人存在,就必有恶的伴随。这才会有欲望的膨胀,因为恶本身就是不断膨胀的。恶尽管恶,但人又离不开恶而存在,就是人的悲哀之处,所以我们不断去寻求善,以抵抗心内的恶,抵抗灵魂深处的孤独!

  我不知我的观点对不对,也没搜集什么资料来证明我的观点,但我会努力寻找这方面的证据,因为人都想向善,来遏制心中的恶,以求得灵魂之慰安。

  那种“发高烧的城邦”我也不用分析了,因为肯定的是,因这样的城邦存在,战争、军队、卫士的存在就成为不可避免的。而要保护好这样发高烧的城邦卫士的作用成为首当其冲的主要话题,这就不得不涉及对卫士的教育问题了。

  需要补充的是,发高烧的城邦即是欲望膨胀的结果,而这结果也导致了真正的人的意识的觉醒,如使得理性的觉醒、美德的追问、正义的界定、善的追寻等等成为可能,其实哲学之思也就因之而产生了。

   二、“神不是一切事物的原因,而只是好事物的原因”

  第二卷中苏格拉底之所以谈到神的话题完全是由于对卫士的教育而引起的,也即要培养城邦合格的卫士,应教育他们什么呢?因为我们知道奥林匹斯山上的诸神除了永生以外其他都是和人一样的,而苏格拉底认为要教育好卫士,决不可把神的不好的事情教给他们而只能交给他们好的事情。这就不得不涉及对材料的选择的问题,而对材料的选择自然就涉及对诗人所写的诗之标准的规定。

  苏格拉底认为,要让年轻人知道神是善的、单一的形相、尽善尽美的,所以就必须删除以前所有一切对神的不善的描写。这里就涉及所谓真实的谎言与高贵的谎言问题。很显然,他缔造了一个新神,一个不同于宙斯家族的新神。但这里我不想谈论这些,我们想先谈论一下苏格拉底是如何论证神是善的,看其论证得是否合理?

  在379A的末尾处,苏格拉底说,“把神的真正性质描写出来,无论是写史诗、抒情诗,还是写悲剧,都要把这些真正的性质归之于神”,他坚定地认为神确实是善的,我们要永远把神描述为善的。那么,下面请看苏格拉底是如何论证神是善的这以结论的:

  1、没有一样善的东西是有害的。

  2、无害的东西不会有害。

  3、无害的东西不会作恶。

  4、不作恶的东西不会成为任何恶的原因。

  5、善的东西是有益的。

  6、善是幸福的原因。

  7、善不是一切事物的原因,而只是好事物的原因,不能把事物不好的原因归咎于善。

  8、神既然是善的,它也就不会是一切事物的原因,好事的原因只能是神。

  9、所以,神不是一切事物的原因,而只是好事物的原因。

  上面的九个步骤就是苏格拉底得出“神是好事物的原因”的逻辑。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这一逻辑有无破绽可言呢?

  对于(1)“没有一样善的东西是有害的”,这是无可厚非的事实,因为善绝不会有害,有害的善就绝不是善而只能是恶。

  对于(2)“无害的东西不会有害”,这也一定是正确的,既然无害,又怎能有害呢?下面我们再看(3)。

  对于(3)“无害的东西不会作恶”,无害的东西不会有害,所以也一定不会作恶。这一点同样无可厚非。

  对于(4)“不作恶的东西不会成为任何恶的原因”,苏格拉底论证到第四步,这里我觉得有待商榷。不作恶的东西肯定不会去作恶,但作恶不等于恶的原因。因此,不作恶的东西不作恶不代表不作恶的东西就不会成为任何恶的原因。我们完全有理由说,不作恶的东西虽不作恶,但有可能纵然恶产生。如果不作恶的东西在不作恶情况下纵容了恶产生我们还能说“不作恶的西不会成为任何恶的原因”吗?

  对于(5)“善的东西是有益的”,这一观点不是顺着前面的逻辑往下推理的,而是另起炉灶直接又转移到善的话题。显然,我们可以说“善的东西是有益的”,这不成为争议的话题。关键我们看下面的推论。

  对于(6)“善是幸福的原因”,如果说“善的东西是有益的”就可以推出“善是幸福的原因”吗?也即有益的就是幸福的原因吗?我觉得未必。善是善,善决不是幸福。善的,不一定幸福;但幸福的,一定是善的。可以说幸福离不开善,但我们绝不能说善因此而就是幸福的原因,因为幸福的原因有多种。而且从事实上,善也绝不会就导致幸福,当然,恶更不可能导致幸福。

  对于(7)“善不是一切事物的原因,而只是好事物的原因,不能把事物不好的原因归咎于善”,这一观点是由(6)推导出来的,如果(6)是个假命题的话,(7)不管怎样诱人也不会是真命题。幸福的,就是好的。如果善不是幸福的原因,善也定不是好事物的原因了。

  对于(8)(9)“神既然是善的,它也就不会是一切事物的原因,好事的原因只能是神”,“所以,神不是一切事物的原因,而只是好事物的原因”。(8)(9)这两个命题可以看作是一个命题。依然承袭结论(6)而来。

  在苏格拉底的九个命题中,起重要作用的就是命题(4)(6)。我们会发现奇怪的是,苏格拉底的观点都无一例外的在“原因”的句子上出了问题,这不得不值得我们对一切逻辑尤其是因果逻辑的深思。

  当然,在这里我无意于要推翻苏格拉底的什么观点,我只是将他的推论过程拿出来再推论一番而已。诚然就如师兄所说《理想国》里机关重重,不是我们一般人轻易所能读懂的。也许我对《理想国》的理解根本未触及毫毛,但已使我受益匪浅了。至于最后关于“真实的谎言”问题,这一部分很深奥,我想我理解得还很不够,留待以后再深思吧。

  2009年5月14日夜

  于山师宿舍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