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国企乙肝歧视调查报告
luyued 发布于 2011-03-03 12:54 浏览 N 次为了保护乙肝携带者的平等就业权利,自2007年起,国家就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文件。2010年2月10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卫生部又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这是一部维权范围更广、禁查项目更全、监查力度更大的文件,同时也寄托了广大乙肝病毒携带者和社会公益人士们的殷切希望。
为了考察《通知》公布一年期间的贯彻执行情况,国内民间公益机构——北京益仁平中心特组织了本次调研活动。本研究从全国范围内选取180个国有企业作为样本,其中中央企业96个,地方企业84个,共涉及十八个行业类别。本调查以国有企业的招聘活动为切入点,主要通过电话调查的方法,向国企的招聘人员询问以下两个问题:(1)企业的入职体检中是否包含了乙肝项目检测?(2)企业在招聘时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应聘的态度如何?然后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对我国就业领域中国有企业的乙肝歧视状况进行考察。
尽管三部委下发的《通知》中已经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在就业体检中,不得要求开展乙肝项目检测”、“不得以劳动者携带乙肝表面抗原为由予以拒绝招(聘)用或辞退、解聘”,但是调查发现,目前国有企业中违规检测乙肝项目的做法仍然比较普遍,拒录乙肝携带者的现象仍然较多存在。由此可见,我国国有企业中的乙肝歧视问题仍然相当严重。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第一,入职体检时“是否检测乙肝项目”:调查发现,61.1%的国有企业明确表示要“检测乙肝项目”,23.3%的国有企业表示“不会检测乙肝项目”,另有15.6%的国企招聘人员表示“不清楚”、“没有正面回答”或者“拒绝回答”,这其中存在暗查乙肝项目的可能。从国企类型来看,中央企业中违规检测乙肝项目的现象多于地方企业。就行业类别而言,军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食品以及其它等4个行业的国企对乙肝项目的违规检测率最高,均为100 %,旅游业的检测率最低,为0”。
第二,招聘时“是否歧视乙肝携带者”:调查表明,35%的国有企业均明确表示“拒绝乙肝携带者”,另有10%的国有企业“没有正面回答”这一问题,存在隐性歧视的可能,仅有42.2%的国有企业表示“不会歧视乙肝携带者”。此外,地方企业中的乙肝歧视现象多于中央企业,但中央企业中隐性乙肝歧视的现象多于地方企业。从行业类别来看,明确表示“歧视乙肝携带者”的比例最高的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此行业100%的被调查企业都表示拒绝录用乙肝携带者,并且这些企业还都是央企,比例最低的是旅游业(0.0%)。
第三,乙肝项目检测和乙肝歧视的总体情况:调查表明,有31.1%的国有企业明确表示招聘时会“检测乙肝项目”并且“拒绝录用乙肝携带者”,这其中包括32家中央企业和24家地方企业,另有21.1%的国有企业表示既“不检测乙肝项目”也“不歧视乙肝携带者”,前者比后者高出10个百分点。就行业类别而言,明确表示招聘时会“检测乙肝项目、拒绝乙肝携带者”的比例最高的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其检测率和拒绝率都高达100.0%,次高的是“食品”和“医药”行业,其理由是“根据国家法律规定,乙肝携带者不能从事(食品或药品的)生产岗位”,而表示招聘时“不检测乙肝项目、不歧视乙肝携带者”的比例最高的是“旅游”业。
通过分析可知,国有企业中存在乙肝就业歧视的原因主要有五个:(1)部分法律法规的滞后;(2)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的宣传不足;(3)企业违法违规的成本过低;(4)对乙肝常识缺乏正确的认识;(5)无良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舍“义”取“利”;(6)反乙肝就业歧视的公益诉讼困难重重。
针对上述原因,本研究提出了消除国有企业乙肝就业歧视的四点对策建议:
(1)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提高企业违法违规的成本;
(2)建立政府与民间的合力监管机制;
(3)加大对乙肝知识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力度;
(4)鼓励反乙肝就业歧视的公益诉讼。
引言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发区,2006年卫生部开展的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7.18%,据此推算全国仍有约9300万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可见这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群体。但是,由于人们长期以来对乙肝知识所持有的错误认识,导致社会上存在着大量对于乙肝患者以及病毒携带者的广泛而公开的歧视行为和现象。其中,就业中的乙肝歧视就是我国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歧视现象。
中华医学会2005年“国内乙肝患者认知现状调查”结果表明,52%的乙肝患者和携带者因为乙肝原因失去了理想的工作和学习机会另据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2007年发布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业报告》显示,截止2006年底,高达96%的外企公司在华招聘入职时对应聘者进行强制性的乙肝标志物检测,并且77%的外企公司明确表示拒绝录用乙肝病毒携带由此可见,我国在就业过程中的乙肝歧视问题是非常严重并且普遍存在的。
为此,国家和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法律文件:2007年5月18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联合下发《关于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就业权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008年1月1日起,由全国人大制定的《就业促进法》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也正式生效,这些法律文件的出台,旨在消除劳动就业领域的乙肝歧视现象,保护乙肝携带者的平等就业权。但是,根据国内最大的乙肝公益网站“肝胆相照”论坛与北京大学法学院2008年公布的《中国乙肝人群生活状况调查报告》可知,仍有45.69%的乙肝携带者在就业过程中因乙肝受到过歧视同时,北京益仁平中心2009年所做的《2008外企乙肝歧视调查报告》也表明,84%的被调查公司(机构)入职招聘时仍要违规进行乙肝检测,44%的公司(机构)仍明确宣称拒绝乙肝携带者,只有5%的公司(机构)入职无需强制体检乙肝标志物2010年民间反歧视公益组织——湖北守义工作组以中国500强企业为样本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半数企业(50.8%)明确表示入职体检要检测乙肝五项或表现明显歧视态度综上所述,即使国家已经制定了一些保护乙肝携带者平等就业权的法律法规,但是就业中的乙肝歧视问题仍然突出。
为进一步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公平入学、就业权利,2010年2月10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卫生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12号,以下简称《通知》),其中第二条规定“除卫生部核准并予以公布的特殊职业外,健康体检非因受检者要求不得检测乙肝项目,用人单位不得以劳动者携带乙肝表面抗原为由予以拒绝招(聘)用或辞退、解聘。”进一步明确了用人单位在体检时不得进行乙肝项目检测,在招聘时不得歧视乙肝病毒携带者。与以往的文件相比,本文件具有权益维护范围更广、禁查项目更全面、特殊职业更明确、监督检查力度更大等特点,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平等权利的维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广大乙肝病毒携带者和公益人士对其也给予了深切厚望。
如今,《通知》公布已将近一年,其贯彻执行情况到底如何呢?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歧视行为是否得以改善呢?为此,国内民间公益机构——北京益仁平中心特组织了本次调研活动,以国有企业为调查对象,对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态度进行调查,以此反映我国就业领域的乙肝歧视现状。之所以选择国有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其具有极强的典型意义:第一,由于历史、制度和认知等方面的原因,新中国成立后,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之后虽然经过国企改革的洗礼,使得国有企业在数量上有所下降,但是由于其所占据的都是垄断性行业,加之先天的规模优势和政府的扶持,因此它的总量优势依然存在,仍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它们在用工方面的制度规定和处理办法也是大部分私营、外资企业效仿的对象。第二,因为自身所有权的特殊性,除了具有经济功能外,国有企业还承担着重要的社会功能,国家统计局的2007年统计表明,国有企业的数量虽然只有私营企业的六分之一,但是二者的从业人数却是相当的,可见国有企业在劳动就业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企业违法违规的成本过低调查显示,当被问及“我是乙肝携带者,想应聘(贵公司的)这一职位是否有影响”时,虽然有37家国有企业的招聘人员主动表示“知道国家规定不能歧视乙肝携带者”,但这其中仍有24.3%的国企会直接或间接地表示“拒绝乙肝携带者”。如果再算上那些对国家相关规定心知肚明却不明说的国企招聘人员,这一比例将会更高。
为什么那么多国有企业明知“歧视乙肝携带者”违法违规却仍然这样做呢?分析可知,这是它们权衡利弊之后作出的理性选择。有调查表明,“曾经或现在治疗乙肝的人中每月治疗费用超过500元的高达65.53%,有74.78%的治疗者中认为高额的治疗费用对自己家庭的经济生活影响很大或比较大。” 即使是健康的乙肝携带者,虽然不需要治疗,但仍要定期检查,以防发病。因此,在现今对乙肝携带者没有任何医疗优惠政策的情况下,一旦录用了乙肝携带者就意味着可能要承担额外的医疗成本和管理成本,这是任何用人单位都不愿面对的。从另一方面来看,根据《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如果用人单位招聘时将乙肝病毒血清学作为体检标准,仅会被“责令改正,并可处以一千元以下的罚款;对当事人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但从目前我国乙肝就业维权的实例来看,由于国有企业对当地经济的重要作用,再加上其强大的公关能力和专门法律顾问的指导,所以很难判其败诉;即便企业败诉,所判的赔偿金额往往只有几千元,最高的也只有几万元,这对于财力雄厚的国有企业来说实在是不值一提。可见,违规违法的成本过低,直接导致一些国有企业长期漠视乙肝携带者的平等就业权利,任意检测乙肝感染标志物,如此以来,这些国有企业明知故犯的乙肝歧视行为也就有了“合理”的解释。
(四)对乙肝常识缺乏正确的认识
调查数据显示,在明确表示“拒录乙肝携带者”的国有企业中,其招聘人员说的最多的理由就是“公司员工一起吃饭,住集体宿舍”、“工作非常辛苦,怕吃不消” 以及“大三阳不行,小三阳可以”等等,认为乙肝病毒会通过共餐、住宿等日常生活途径进行传播,乙肝携带者的身体素质较差、不能胜任繁重的工作,以及大三阳具有传染性、小三阳无传染性。甚至还有一家药品企业的招聘人员表示“害怕传染给药品,让消费者吃出毛病来”。可见,国有企业的招聘人员极其缺乏对乙肝的传播途径、临床症状等医学常识的正确认识。
三部委《通知》中规定:“医学研究证明,乙肝病毒经血液、母婴及性接触三种途径传播,日常工作、学习或生活接触不会导致乙肝病毒传播。”另据卫生部2006年发布的《预防控制乙肝宣传教育知识要点》可知,“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工作和生活能力上同健康人没有区别……可以正常学习、就业和生活。”
由此可知,那些国有企业拒录乙肝携带者的理由都是一些错误的观点,说明他们对基本的乙肝常识缺乏正确认知,而这些错误认知又导致了他们的歧视行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20世纪80年代末上海爆发甲肝疫情时,因为医学界尚未能对甲肝、乙肝进行严格区分,笼统地将各种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性与传染途径视同于甲型肝炎,错误地认为乙肝也会通过消化道传播,再加上一些无良医疗机构基于利益原因,故意对乙肝的危害性进行扭曲和夸大宣传,最终造成了全社会对乙肝的普遍恐惧心理。另一方面,虽然后来政府和医学界都已经认识到,乙肝不是消化道传播疾病,它只通过血液、母婴及性接触三种途径进行传播,并且也出台了一些法律文件和医学文件进行说明,但是由于其宣传力度不大,致使很多人仍然对乙肝持有错误的认知,从而为乙肝歧视现象奠定了社会基础。
(五)无良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舍“义”取“利”
三部委《通知》中明文规定“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不得在入学、就业体检中提供乙肝项目检测服务”、“有关检测乙肝项目的检测体检报告应密封,由受检者自行拆阅”。
尽管本研究没有专门对医疗卫生机构的就业体检行为进行调查,但在调查进行期间,调查者获悉:2010年底,有网贴曝光称,广东省电力一局医院体检中心违规为多家企业在员工体检时暗查乙肝,并将检查结果直接发给企业。得知这一消息后,“乙肝斗士”雷闯就此事向黄浦区卫生局进行举报。经过多方取证和调查,2011年1月7日,广州市卫生局已经确认雷闯的举报材料基本属实,表示“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从调查者掌握的情况来看,广东省电力一局医院体检中心违规为企业检测乙肝的问题绝非个别现象,一些医疗卫生机构和医护人员为追求经济利益,不惜违反国家相关法规,主动或被动帮助企业检测乙肝项目,并将检查结果直接交给企业,严重侵犯了劳动者的隐私权,沦为企业实施乙肝歧视的“帮凶”。
(六)反乙肝就业歧视的公益诉讼困难重重
调查表明,61.1%的国有企业明确表示要“检测乙肝项目”,35%的国有企业明确表示招聘时“不会考虑乙肝携带者”,并且有部分国企承认“曾因乙肝携带拒录过应聘者”。另据39健康网2009年发起的“中国乙肝歧视现状调查”项目显示,有24%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表示“曾因乙肝原因失去过工作机会”。 这都说明我国在就业领域的乙肝歧视问题非常严重,但是现实中被歧视者采取法律途径维权成功的案例并不多见。
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反乙肝就业歧视的维权通道不畅。主要表现为:一、政府部门对关于反乙肝就业歧视的举报和投诉相互推诿、拖延,甚至不予处理;二、起诉过程中遭遇立案难,法院违法不予立案或者以其它方式进行阻挠,如果被裁定为劳动争议则须经劳动仲裁前置程序,从而增加了诉讼成本;三、庭审过程中,法院分配给劳动者的举证责任过重,劳动者举证困难;四、法院违法判决劳动者败诉,或者虽然判决劳动者胜诉,但是所判的赔偿数额过低,其它诉讼请求也不予支持。总之,这种曲折漫长的反歧视维权道路令很多被歧视者望而却步。
(2)被歧视者主动放弃维权。其原因有三个:一是缺乏维权意识和相应的法律维权知识,主要是由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不足,以及维权的法律知识和程序太过专业;二是由于企业用工上的不规范,以及被歧视者缺乏相应的技巧,导致维权取证非常困难;三是维权成本太高,主要是维权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金,并且面临个人隐私被曝光的危险,还要承受外部的压力等。因此,在遭遇乙肝就业歧视时,多数被歧视者都选择了默默忍受。
2010年4月,乙肝携带者王强(化名)应聘中国中纺集团公司(央企)的高级财务经理岗位,笔试和面试后收到对方的录用通知,但因为体检显示乙肝表面抗体呈阳性而遭拒录。 之后,王强向北京益仁平中心寻求援助,决定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于是,王强及其代理人从6月份就开始向北京市东城区法院申请立案,但法院先是以“要请示上级”为由不予受理,之后又多次要求当事人修改起诉书,直到10月14日才予以立案。本案先后于10月27日和12月10日两次开庭审理,12月16日法院作出判决,以“证据不足”为由驳回原告的全部诉讼请求。王强已于12月24日向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结果如何不得而知。此案例很清楚地展现出,遭乙肝歧视的劳动者状告国有企业的诉讼过程是多么的艰难、曲折。
二、消除国有企业乙肝歧视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企业违法违规的成本
现行法律由于对用人单位的违法成本规定过低,不能达到应有的威慑效力,致使很多企业明知故犯,有法不依,乙肝就业歧视问题也屡禁不止。因此,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提高企业违法违规的成本,使其减少违规检测乙肝项目和歧视乙肝携带者的行为:
(1)立法部门应加强立法,尤其是制定专门的《反歧视法》,同时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对违法违规企业的惩处力度。比如,提高对违规违法企业的罚款额度,规定一个较高标准的赔偿金额的下限,同时增加“实施乙肝就业歧视的企业要向被歧视者公开赔礼道歉”的条款。
(2)严格落实现有的法律法规。要建立更具操作性和约束力的行政监督制度,使得相关行政部门一方面主动履行监督职责,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另一方面便于接受社会监督。
(3)建立违规违法企业的公示制度。通过行政监督和被歧视者的投诉或诉讼,一经确认具有“违规检测乙肝项目”和“歧视乙肝携带者” 行为的企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就发布公示通知或公告,将其公布于众,从而增加企业的违规风险。
(二)建立政府与民间的合力监管机制
虽然三部委《通知》中已经明确规定“取消就业体检中乙肝检测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就业权利,保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隐私权”,但是调查表明,目前超过六成的国有企业在就业体检时仍然违规“开展乙肝项目检测”,并且35%的国企把检查结果作为人员录用的条件,对乙肝携带者实施就业歧视。同时,一些医疗卫生机构和医护人员为追求经济利益,帮助企业违规检测乙肝项目,并将检查结果直接交给企业,侵犯了劳动者的隐私权。另外,还有一些现行的法律文件中存在与三部委《通知》相冲突的规定,使得某些行业的企业公开拒绝乙肝携带者,并声称是“依法办事”,从而造成对乙肝携带者的制度性歧视。
上述现象的出现表明,相关行政部门贵违规企业、医疗卫生机构和滞后法律法规的监管力度不足。因此,要建立政府和民间的合力监管机制,提高监督管理水平,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一、政府依然要承担主要的监管角色:(1)各级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卫生部门要采取联合行动,对用人单位和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定期检查,尤其要重点检查国有企业的用工行为,严厉惩处违规的企业和医疗机构,并将处理结果公布于众;(2)各级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卫生部门要设立并公布投诉、举报电话,认真受理公民或机构的投诉、举报;(3)各级立法部门和其它行政部门要与时俱进,限期对本部门颁布的法律法规或政策文件进行清理,废除或修改与三部委《通知》规定不一致的法律法规或政策文件。
二、充分发挥个人、民间公益机构、新闻媒体等民间力量的监管作用,以各种形式鼓励民间的监督行为,如可以建立举报奖金制度,鼓励公民进行举报;加强与民间公益机构的对话与合作,鼓励其对企业和医疗机构进行监督,对被歧视者的诉讼行为提供经济和法律援助等,以此来弥补政府监管的不足,从而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让乙肝就业歧视行为无处遁形。
三、设立“平等机会委员会”
平等权,是《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乙肝歧视现象,其实就是侵犯了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平等权。世界许多国家为了保护公民的平等权专门设立独立于行政体系之外的法定机构“平等机会委员会”或“平等就业委员会”,有这样专门的机构,就有可能更有效率、更有力度地的去审查完善现有法律、推广平等的理念、调解歧视者和被歧视者之间发生的纠纷。
(三)加大对乙肝知识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力度
思想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但是迄今为止,我国所有涉及乙肝问题的调查都无一例外地凸显出一个共同问题——作为一个“乙肝大国”,国民对于乙肝常识却缺乏基本的了解,并且充满了错误的认识,如此就形成了一条“误解——偏见——歧视”的意识与行为因果关系链,这也是乙肝歧视之所以拥有广泛社会基础的根源。因此,要想彻底消除乙肝歧视,就必须通过对乙肝知识的广泛、深入和持久宣传,根除人们心中产生歧视的思想根源。另外,虽然近几年已经出台了不少禁止乙肝就业、入学歧视的法律文件,但是人们的知晓率并不高,因此也要加强宣传力度,尤其要保证对用人单位的广泛普及。
因为对乙肝知识和相关法律文件的宣传普及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因此政府要担任主要角色: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定期检查企业的用工制度,消除歧视行为,并定期派人去企业组织管理者和劳动者集中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二、教育部门要指令各级教育机构将乙肝病毒传播途径与防治基本知识纳入学生的卫生生理课程中;三、卫生部门要把加强乙肝防治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当地健康教育规划中,指令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在显眼处设置乙肝常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专栏,并定期检查它们的就业体检业务,消除违规检测乙肝项目和泄露受检者隐私的行为;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卫生部门要密切配合同级广电、新闻出版部门,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宣传乙肝防治的科学知识,比如制作一些公益广告、小品等,让人们看得懂、易接受、印象深;五、卫生部门要联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乙肝治疗和药品的虚假广告予以查处和坚决打击,防止其误导公众。
(四)鼓励反乙肝就业歧视的公益诉讼
“无救济则无权利”, 反乙肝歧视的公益诉讼就是维护乙肝携带者平等就业权利的一条有效救济途径。同时,这些公益诉讼对于促进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的修订、规范用人单位的招聘行为、宣传反乙肝就业歧视的理念以及改善乙肝携带者群体的就业环境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我国反乙肝就业歧视的公益诉讼面临种种困难,如立案难、取证难、诉讼成本高、结案周期超限等,这样就造成了如下局面:虽然就业领域的乙肝歧视问题非常严重,但是真正采取诉讼途径进行维权的公益案例并不多见。
因此,需要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反乙肝就业歧视的公益诉讼:(1)对公益诉讼的立案费实行减免政策,降低诉讼的经济成本;(2)简化公益案件的诉讼程序,为其开通“绿色通道”,降低诉讼的时间成本;(3)各地法律援助中心应把乙肝歧视案件纳入法律援助范围,为当事人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4)政府部门应当在政策和资金上鼓励民间公益机构的介入乙肝歧视案件,提高公益诉讼的胜诉率,共同消除就业领域的乙肝歧视现象。
- 06-11· 维多利亚的秋天(二)-
- 06-06· [置顶]西游征途测试:你彩
- 06-06· 穿出春日彩虹
- 06-03· 有色金属春节走势规律分
- 06-03· [转载]庆祝《中篇小说选刊
- 06-03· 大理酒店-十堰:市领导检
- 06-03· 鄂尔多斯行
- 05-29· 谈话之后的感想
- 05-29· [转载]华西村浮华背后的真
- 05-29· [热门]王力宏生日范玮琪范
- 05-29· 2011年5月6日
- 05-29· 国资委公示11名央企高管:
- 05-29· 关于中央企业的地位和作
- 05-29· 蒙古人民发钱啦!
- 05-29· 2011年上海汉得信息技术股
- 05-29· 小语种真的很小?为何近
- 05-29· [转载]央企及控股上市公司
- 05-27· 无锡市广众职校、协新技
- 05-27· 金秋送爽天协新会员欢聚
- 05-27· 轨道系青协新干事迎新例